1、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是(唐代诗人张九龄)的名句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《望月怀远》 原诗:《望月怀远》唐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
2、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3、灭烛怜光满,披衣觉露滋。
4、不堪盈手赠,还寝梦佳期。
5、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二句寄景抒情,出句写景,对句由景入情。
6、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:一轮皎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,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。
7、正因明月深奥莫窥,遥远难测,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。
8、他设想,遥隔天涯的远人.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。
9、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,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。
10、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是(唐代诗人张九龄)的名句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《望月怀远》原诗:《望月怀远》唐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
11、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。
12、灭烛怜光满,披衣觉露滋。
13、不堪盈手赠,还寝梦佳期。
14、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二句寄景抒情,出句写景,对句由景入情。
15、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:一轮皎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,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。
16、正因明月深奥莫窥,遥远难测,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。
17、他设想,遥隔天涯的远人.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。
18、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,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。
19、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
20、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《望月怀远》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
21、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。
22、灭烛怜光满,披衣觉露滋。
23、不堪盈手赠,还寝梦佳期。
24、赏析《望月怀远》是作者在离乡时,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。
25、古人对月,有着深厚的感情,联想非常丰富。
26、望月怀人,常常成为古词中的题材,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,深情绵邈,却不多见。
27、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,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。
28、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二句寄景抒情,出句写景,对句由景入情。
29、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:一轮皎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,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。
30、正因明月深奥莫窥,遥远难测,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。
31、他设想,遥隔天涯的远人.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。
32、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,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。
33、构思奇巧,含蕴有致,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。
34、诗着一“生”字,极为生动,这同张若虚“海上明月同潮生”诗句中的“生”字,有着同工异曲之妙。
35、“天涯共此时”句,是从谢庄《月赋》中“隔千里兮共明月”化出的。
36、这两句,由海上、明月、天涯构成雄浑阔大的意境。
37、望月是实景,怀远是设想,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。
38、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,又蕴含怀远之情,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。
39、首联擒题,以下诸句便由此生发开去。
40、“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”二句,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,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。
41、这是对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,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的表述。
42、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,由苦思而难眠,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,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。
43、这一声“怨遥夜”,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!按律诗的要求,颔联应是工整的对偶,但此诗却采用流水对的格式,这固然说明唐代初期律诗尚无严格的要求,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古诗的风貌,另方面此联采用流水对的形式,跟首联在内容上就显得更为密切,蝉联而下,自然流动,给人一种气韵纯厚之感。
44、“灭烛怜光满,披衣觉露滋”二句,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,彻夜相思,灭烛之后,尤觉月华光满可爱,于是披衣步出室外,独自对月仰望凝思,不知过了多久,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。
45、这是一个因相思所苦的非痴即呆的形象。
46、这一联貌似写赏月,实则寓写怀远幽思。
47、月的清辉,最易引入相思,诗人神思飞跃,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,身可与之相依为伴。
48、诗人多想让这种幻想成为现实!所以“灭烛”,正是为了追随月光;“披衣”,则是为了同月华多停留些时刻,此中情景,甚有“此时相望不相闻,愿逐月华流照君”(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)之意。
49、诗写出月光的可爱,也写出诗人寄意的深远。
50、这联属对工整,顿挫有致。
51、句中的“怜”和“觉”两个动词用得好,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,这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,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写法,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,更深露重。
52、人单思苦,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。
53、“不堪盈手赠,还寝梦佳期”二句。
54、写因思念远人不得相见,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。
55、晋人陆机拟古诗《明月何皎皎》有“照之有余辉,揽之不盈手。
56、”句,诗中的“不堪盈手赠”即由此化出。
57、随之而来便产生寻梦之想。
58、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。
59、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,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、更有含蕴。
60、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,读之尤觉韵味深长。
61、《望月怀远》是月夜怀人之作,情深意永,细腻入微。
62、全诗以“望”、“怀”着眼,把“月”和“远”作为抒情对象。
63、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,句句不离怀远,把月写得那么柔情,把情写得那么沉着,把月写得美丽。
64、望月念远,相思难眠,梦中相逢,都是人世间常有的情景,诗人娓娓道来,亲切感人。
65、《增定评注唐诗正声》引郭云:“清浑不著,又不佻薄,较杜审言《望月》更有余味。
66、”《唐诗刊选脉会通评林》云:“通篇全以骨力胜,即‘灭烛’、‘光满’四字,正是月之神。
67、用一‘怜’字,便含下结意,可思不可言。
68、”这首诗表现的情意是沉着缠绵而不见感伤,语言是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。
69、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、王维等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。
70、唐朝张九龄的《望月怀远》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关键词:
天涯共此时
海上生明月
望月怀远
唐代诗人